走進海城區高德街道上海中社區吉興園小區,映入眼簾的是綠樹成蔭的小庭院,居民圍坐在石桌前納涼閑談。在黨建文化長廊展板上,一組組照片展示著小區今昔對比的變化。
“我們小區以前沒有物業管理,垃圾隨處可見,綠化帶雜草叢生,私拉‘飛線’問題嚴重,安全隱患多?!闭f起小區以前的環境,業主喬楊泉不由得皺起眉頭。為破解這一難題,海城區在吉興園小區引進“紅色物業”?!耙M物業后,各方管理都很到位,現在小區每天有人清掃,還裝上了充電樁和路燈?!?他說。
據悉,海城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大力推進“三無”小區管理,采取“功能型黨支部+物業公司”治理模式,在符合條件的“三無”小區組建功能型黨支部,引進“紅色物業”,補齊管理短板,逐步實現了“有黨組織、有管理隊伍、有人防物防”的“三有”目標。今年以來,“紅色物業”共進駐“三無”小區22個,入駐缺乏物業管理小區27個。
物業入駐小區后,“紅管家”作用日益明顯,小區安裝了電動車充電樁,“飛線充電”問題迎刃而解;聘請工人打掃衛生,有專職保安日夜值守……小區實現從“無人管”到“精細管”的轉變,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提升。